进入6月份以来,海南香蕉价格持续下跌,三亚、乐东等地的香蕉收购价格在每斤0.2元至0.3元之间徘徊。不少香蕉种植户对记者说,现在香蕉价格坐上了“过山车”,让人无法接受。那么,是什么原因导致香蕉价格大起大落?面对香蕉滞销,价低伤农,政府部门、种植户又将如何应对?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。
本报记者 李银
零售市场:
香蕉1-2元/斤
记者走访海口市区多家农贸市场发现,香蕉价格悄然下跌。在白龙综合市场,香蕉售价2元/斤。一位摊主告诉记者,香蕉价格自6月初就开始不断下跌,至今已经每斤下跌了1元钱。“主要是因为批发价格下跌了不少,进货价自然也比以前便宜了很多。”另一销售香蕉的摊主冯先生说,目前,市场摊位销售香蕉价格为2元/斤,而流动商贩的香蕉售价为1元/斤,均比5月份便宜了1元钱。
“香蕉价格虽然不断"跳水",但市场的销售并没有呈现价格低销售翻番的景象,反而卖得很吃力。”冯先生这样介绍。
种植户:
价格下跌很受伤
邢先生是从三亚来到乐东种植香蕉的大户之一,也是常年种植香蕉的专业户。这两天望着香蕉园里2万多公斤等待销售的香蕉,他怎么也高兴不起来。邢先生说:今年清明节前,香蕉价格每斤可以卖到3.5元,可清明节过后,香蕉价格就大跳水,先是跌过3元,最后又下跌到2元、1元,到今年6月份初,由每斤8毛跌到3毛甚至2毛,让许多种植户都措手不及。
今年4月以来,香蕉销售价格几经波折,东方市种植香蕉的马先生告诉记者:地头成交价每公斤仅0.6元左右。更为雪上加霜的是,收购点近半关闭,包装工等劳动力缺乏,香蕉存在滞销。他十分担忧,种植的香蕉很快就要成熟了,刚一成熟,就遇到了价格低迷,无人收购,恐怕难以收回投资成本。
滞销原因:
四因素导致蕉价走低
省农业厅市场与信息处张剑处长分析认为,诱发香蕉价格“跳水”的主因,首先是海南、广东等地春蕉和夏蕉叠加集中上市,造成香蕉市场饱和,出现了供大于求的现象。再加上受年初低温寡照天气影响,海南春蕉的采收时间推迟了20天至30天,原本应在4月上市的春蕉又和夏蕉集中上市,造成“撞车”。
其次是,此时正值北方鲜果上市期,桃子、杏、西瓜等北方水果大量上市,所以多数收购商都不愿来海南收购香蕉。
三是油料涨价,运输成本提高。目前海南蔬菜瓜果出岛主要依靠货车运输,海路、航空等运输方式还不普及,高昂的过海费用以及油料涨价,无形增加了流通环节的成本。
四是劳动力成本提高。目前海南包装工、挑工等工人难找,导致香蕉采摘不及时和劳工费用高,致使香蕉在市场价格严重下滑的情况下,成本反而增加。
政府:
寻找对策与蕉农共渡难关
省农业厅林道孔副巡视员针对目前香蕉价格低迷情况,要求全省农业部门和种植大户、运销大户积极寻找对策。他要求,一要适时组织产销对接活动,迅速组织各地客商来琼收购香蕉;二是各产区农业部门要组织工作组,深入乡镇、农村招募人员,组建香蕉包装队伍,缓解香蕉采收过程中用工难的问题;三要组织产地企业和蕉农进行清园,把受气候影响的畸形蕉、肥大蕉进行清理,留下果形好的商品蕉待采购商收购;四要发挥香蕉协会、农民专业合作社作用,组织力量开拓新的市场,近期要把香蕉销售的重点放在销区的中小城市,减少中间环节,降低销售成本;五要采取入库储存措施,把已成熟的待售香蕉入库收储,缓解因集中上市出现的运力紧张、竞相压价的销售局面;六要动员企业扩大海上运输,拉长香蕉产品途中运输时间,避免销地市场产品集中入市,因积压而出现乱市乱价的现象;七要运用信息网络平台,为香蕉种植户、企业发布供求信息,开展网上促销活动。
张剑处长也表示,要破解滞销问题,一方面要不断完善市场流通体制建设,减少流通环节成本;另一方面要不断拓展销售渠道,积极开拓中小市场,在加大力度北运的同时还要着力推动出口。他透露,我省正在研究出台保护香蕉价格的措施,以帮助种植户渡过目前暂时难关。
|